刘文斌个人近照.jpg

刘文斌,安徽安庆人,19811月生。博士,副研究员,现任上海市刑事科学技术研究院党支部书记

 

  1981年1月出生的刘文斌2005年西南交大硕士毕业后到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工作,在潘裕柏教授团队做激光陶瓷方面的工作,在硅所一直工作到2013年底,期间2007年他参加了市科委的透明陶瓷项目,并与潘裕柏教授共同作为其中一个子课题的负责人,这个项目由硅所和复旦、交大共同参与。也因为这个项目的牵引,小刘作为委培生,在参加博士研究生统一考试面试后于2009-2012年以在职人员身份在上海交大攻读全日制博士学位,其导师是“长江学者”、金属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张荻教授。
 

三年交出10SCI的硬汉

  要拿到交大这样高校的博士学位,对像小刘这样在职读博的人来说,压力颇大,但小刘用了三年即拿到博士学位,实属不易,原因在于小刘非常珍惜这种一生可能只有一次的机会,那三年里的大部分时间里小刘都是泡在实验室,租住在单位附近,“那三年时间里娱乐活动很少,生活简单规律,就是一门心思做实验,看文献写文章。两年多一点的时间里发了5篇SCI文章”。当时交大博士毕业要求2篇以上的SCI文章即可,小刘已有5篇第一作者的SCI文章在手,潘裕柏教授甚至都认为小刘都可以提前毕业了。但小刘的导师张荻教授建议他把手头数据再整理整理并深入挖掘,争取多发几篇文章,博士毕业的更漂亮。这样一来,原本可以轻松点的最后大半年时间反倒成了最忙的阶段,这大半年时间里小刘没有节假日、没有娱乐,除了睡觉,满脑子都是实验设计、数据分析、文献调研、论文撰写。虽然很辛苦,但是回报也很丰厚,在三年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小刘共发表10篇与透明陶瓷方向有关的SCI文章(均为第一作者)。并获得两项突破性科研成果,分别为:2010年,国产Nd:YAG激光陶瓷实现1.023 kW激光输出,为我国高功率固体激光器的发展提供激光材料支撑;2012年,单个国产Nd:YAG陶瓷首次实现2.44 kW高功率激光输出,其激光性能与日美等国先进水平相媲美。
 
  采访期间,小刘跟我透露,完成博士答辩后,他有好几个月都不想做实验、看文献,体力透支严重。
 
  博士毕业后,小刘又在硅所工作了一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小刘得知上海市刑事科学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刑科院”)招聘科研人员,小刘心想,趁自己还年纪,换个环境工作,多增长点见识,于是就投了简历,几轮面试后小刘就正式受聘于这家单位。刑科院是上海市公安局直属的专业从事刑事科学技术研究的科研单位,刑科院下分设几个部门,分别从事视频、DNA、毒品毒物、光学显现痕迹等方面的研究。交流中我本来想问小刘的一个问题是,从透明陶瓷转向刑事科技,这是和他以前的科研积累难有交集的领域,他会感到压力吗?但转念一想,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以小刘三年在职念完交大博士学位的拼劲,以他在科学院受到的历练以及他的处事能力,他一定能胜任的。

 

履职不久,就已挑起刑事科技重担

  尽管到这里才两年多的时间,但由于小刘的努力和他的能力深得领导信任,目前刘文斌已担负起刑科院日常管理的重担。小刘很清楚以刑科院现在的力量是不可能完成所要承担的诸多任务的,更多是要借重社会各方资源,通过合作完成任务的同时也逐步带出自己的科研队伍。2015年入选启明星计划进一步开阔了小刘的视野,借用启明星这个优秀年轻人聚集的多学科平台推进刑事科研是他想努力的方向。为此小刘在微信群里,在2015级启明星的交流活动上都是很积极的参与者。也是在他的推动下,目前,刑科院在毒品毒物检测这块已经在和中科院上海有机所共同合作立项;和上海大学、上海交大在视频分析方面有合作项目,和复旦大学、上科院生物信息中心讨论在DNA检测方面的合作。
 
  小刘告诉我,应用于刑侦工作的刑事科学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内容涉及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尤其是法学)、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等方面。刑事科技希望攻克的许多难题都有很强的交叉科学特性,必须采取跨学科、跨领域、跨部门的合作才可能推进,如毒品分析,要有化学、材料学、生物代谢等方面的背景;视频分析要有光学、信息、计算机、高频降噪处理等的知识储备;而DNA检测涉及到法医学、遗传学、生物信息学等方面的专业背景。积极拓展对外技术交流是发展刑事科学技术的关键。为此,研究院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与上海的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采取“借力发力、借船出海”模式来推动自身的快速发展,上海刑事科技研究院这种发展模式成效显著,得到公安部、上海市公安局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
 
  在具体谈到和有机所在毒品毒物方面的合作时,小刘说,现在这方面犯罪分子的犯罪伎俩层出不穷,比如借助结构修饰来产生新的衍生物的方法来企图逃避现有法律的制约等,和上海有机所的合作就是想借助该研究所强大的有机合成和检测分析能力,为毒品类似物的排摸、管控提供技术支撑。为此,刑科院正联合有机所和上科院生物信息中心联合申报2016年上海工程中心,工程中心名称定为“物证溯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寄希望能为上海市刑事科学技术的发展创建一个研发平台,为维护社会稳定、打击刑事犯罪提供技术支撑。
 
  作为上海市刑事科学技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党支部书记和下辖研究所所长(主持研究院日常管理和科研工作),小刘主要从事人员特征信息采集与识别技术、犯罪现场潜在物证显现技术、毒品及其衍生物快速检测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已承担科研项目7项;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共计20篇);授权专利8项,申请受理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项。
 
  采访中,小刘非常感激刑科院给予的锻炼机会和平台,他说:“像我这样的背景和资历都还很浅的年轻人能得到这样好的锻炼机会,非常难得,而且单位领导们对我都很信任,愿意无条件支持我,我唯有兢兢业业、刻苦努力,把各方面的工作都做好、做实,不辜负领导的嘱托和期望,不辜负同事的信任和支持。”
 
  这次对刘文斌的采访时间不长,但是小刘的干练、勤勉和他的与人交往的能力都给我留下较深的印象。尽管还是个新上海人、上海的根基较浅,尽管现在的工作与他的专业背景不尽相同,要从头开始,但小刘硬是靠自己的为人和努力逐步开拓着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这一点极像几年前他在交大三年拿下10篇SCI的劲头。凭着这样的劲头,有理由相信小刘在刑事科技的岗位上会有更出色的表现。
 
  在这里也呼吁下,请各位星友关注支持上海刑事科技工作进展,支持刘文斌,在启明星平台上结出更多的多学科交叉之果。

 

江世亮采写于2016年5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