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的大学的教学人员还将能胜任新时代的挑战吗?

大学正在走向一个新的时代,其特征是:政府的拨款不再增加甚至还会减少,与私营部门和用户(学生)的关系在加强,而且要求产生看得见的“效果”的压力在增长。所有这一切都反映了到70年代中期为止的数十年间的哲学思想的一种重大的变化,当时通常将高等教育视为富足社会中的一件“好事”。在那一段时期中,政府的钱财大量流进高教系统,用以资助不断增长的学生队伍。这是由于战后出生的人口数量激增和教育成绩斐然的结果。因此而形成了一种高等教育促进经济更好的发展的良性循环。

在10年或更长一些的时间内,年轻的教学人员涌进了高教系统,例如西德的教授人数增加了三倍,澳大利亚的大学里的系的数量翻了一番,而在英国增加了1/4。尔后,到了70年代中期,这种膨胀之势终于结束,实际上停止了对教学人员的将用,人才流动也慢了下来,而且各系的人员也随之趋向老化。到80年代中,大学的教员都变成了中年。在英国,35岁以下的年轻的教学人员的比例由197.2年的37%下降到1985年的17%,在德国,40岁以下的教学人员比例由1977年的27%下降到1983年的6%;而在瑞典,这一比例由41%以上降低到25多以下,这引起了人们愈来愈对缺乏有才能的新人进入高教系统和失去一代具有潜能的教学科研人员感到担心,而这些研究人员不得不去别处谋生。

渐渐失去的吸引力

为学者们提供的新的职位空缺的减少,也在许多国家削弱了攻读研究生和从事科研工作的吸引力,从而导致研究生在满足目前的或者在更具危机性的下一个+年的需要方面的不适当的供求关系。年龄较大的教学人员人数的相应增长(见表),给员工的信心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因为晋升的机会减少,创造性停滞,而且筑起了一堵明显的退休之墙,所有这一切都将会在本世纪之交使高校系统遭受打击。西德的退休高峰来得更早得多,有1/5的教授都将在1990 ~ 1995年间退休。这一点与10年前预定的人才供应下降趋势十分吻合。

5.4

而到了70年代末,人们愈来愈意识到这一问题的紧迫性,并提出了许多倡议以增加年轻研究人员向大学的流入。荷兰于1986年进行了一项重要的改革,将教学人员调整为三级,并确定各类人员之间的固定比例,规定给每位教授配2.5名高级讲师。这是对1984年推行的AIO计划或接受研究训练的人员的职位额度的补充,而当时采取这些措施的目的在于为那些有能力从事先进的科学研究的个人提供经济上和管理方面的支持。它们包括为期两年或四年的单独制订的培训计划,其中规定至少有75%的时间用作研究训练,起初设有600个职位,而到1990年将增加到5,000个。此外,还针对25 ~ 40岁的有才能的博士提出了两项招生计划,以便为他们提供350个额外的博士后研究奖学金。将削减大学里的高级职位数和取消临时聘用人员数(按计划,其数目将由1985年的2000名不到一点削减到1988年的485名)节省下来的经费,用来支付这些额外的奖学金。

英国在1981年提出了一项提早退休的计划,以便为年轻人提供一些额外的就业机会,其结果使一些原有的教学人员转移到大学以外的报酬丰裕的工作岗位,而并非使他们失去就业的机会。此外,还有一项大约一千个额外职位的“新鲜血液”计划,它成功地将35岁以下(其中有90%多的人的年青在30岁以下)主要从事科学技术研究工作的人作为培养目标。此外,皇家学会的计划还提供了110个临时性的职位,开初以五年为期,但可以再延长七年。最后,还在一些有选择的领域(如像新技术)设立了一些附加的职位。

面向自然科学

在西德还采用法规来促进兼职职位的设立,以期增加教学人员的流动 · 同时,还进行过一项由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向自然科学的职位调整。自1977年开始并打算执行到1977年的Heisenberg计划,更具特色。它可以为33岁以下的有培养前途的研究人员提供750个为期5年的奖学金。结果已将543个奖学金授予了所有的学科领域,而且虽然对申请的人水平要求很高,但奖学金获得者的年龄都在36岁以下。在那些完成了他们的奖学金学习计划之后的人当中,有一种流向他们完成自己的学业的大学或其他固定的研究岗位的强烈趋向最后,另一项Fiebinger计划的内容是;在1985 ~ 1989年间提前设立一些为数有限的大学在编人员职位,以为年轻的研究人员提供一些额外的就业机会,而过些年因有的人退休。原来的在编人员数就会有相应的减少。

在挪威推行一种有趣的及早退休的计划。据此,退休者不仅可以选择他们退休的年龄,而且他们也不必离开其原来的工作部门,仍可以保留他们的职称和工资待遇,而且还可以全日从事科研工作。此外,在挪威还确定了一些优先发展的新技术领域,以达到经费真正的增长。

在许多国家,都有选择地谈论起集体老化问题来_尚不太清楚的是,正在进行着哪些方面的工作来确保适当的提供研究生以满足将来的需要,以及如何使学术活动进行榑更富有吸引力,以便当本世纪之交对新的教学人员的需求猛增时能满足竞争日益加剧的私营部门的需要。

[Nature,1988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