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宣布人造金刚石研制成功,1956年投入生产。此后,人造金刚石成为一个重要的产业,其单晶、多晶、复合材料产品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用置远远超过天然金刚石,并且还在不断增加。与此同时,人造金刚石的研究工作也在继续地进行和深化。本文就近年来人造金刚石研究工作中的一些新情况作一简要介绍。

一、戴比尔斯金刚石研究室单晶生长一鸣惊人

1970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宣布用晶种法(温梯法)生长出了宝石级人造金刚石,其重量达1克拉,最大尺寸5 ~ 6毫米。此后,没见有突破的报导。据说是因为成本太高,没有生产价值之故。

据报导,1987年南非戴比尔斯金刚石研究室曾选送了一些他们生长的大单晶金刚石给美国宝石研究所,对这些金刚石性质的研究结果发表在1987年冬出版的美国《宝石与宝石学》杂志上。戴比尔斯金刚石研究室生长的最大单晶金刚石重达11.14克择、最大长度为16毫米,据信这是世界上最大的人造金刚石单晶。这些晶体呈棕黄、黄或浅绿黄色,是没有解理和裂纹的宝石级金刚石。这些晶体的大部分形貌是以立方体面100和八面体面111为主,带有110和113面。属lb型金刚石,即含有分散态氮的金刚石。它们的荧光特性与天然金刚石不同,阴极发光表明其生长区域也不同于天然金刚石,而且表现出很明显的立方生长扇面,这种特征在天然金刚石中是看不到的。在晶体中检测到金属包裹体,还测到很微小的白色“针尖”包裹体。许多其他性质,如电和热导性、比重均与天然金刚石相同。

能控制杂质含量的大颗粒人造金刚石的生长可能会打开通向人造金刚石用于新的、高技术领域的大门。戴比尔斯公司正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1988年10月份在东京召开的第一届国际新型金刚石科学与技术学术会议上,戴比尔斯金刚石研究室从事生长这种金刚石的R. C. Burns博士谈了这些大颗粒人造金刚石的应用实验,如用于拉丝模、切削刀具、辐射探测器等。当与会者问及制造大单晶金刚石的成本和出售价格时,他回答此项工作还处在实验室阶段。

在戴比尔斯公司的年度报告101号中宣布,20粒重1克拉至5粒重1克拉的单晶金刚石已在试生产。

二、多晶金刚石可以根据需要定制

多晶金刚石的研究课题之一是提高其耐热性能,以便用于工具的制造和扩大应用范围。鉴于制造多晶金刚石产品的技术日趋成熟,而且对工具、采矿、钻探工业的需要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现在可以根据需要制造多晶金刚石产品,以解决特殊的问题,新的制造技术的发展使得能制造出新结构的多晶金刚石产品,用以改善切削能力和工作性能。作为拉丝模用的多晶金刚石,其晶粒越来越细,以提高被拉丝的表面光洁度。

生产多晶金刚石的原料主要是人造金刚石粉。最近据澳大利亚驻华使馆提供的消息称,澳大利亚学者用天然金刚石粉烧结成了用于钻头和切削工具等的性能优异的多晶金刚石,在此以前其他国家也进行过这样的工作。这种多晶烧结体的性能优于用人造金刚石作为原料的多晶烧结体,因为人造金刚石中含有金属杂质而使其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差,加之天然金刚石在自然界形成时生长速度慢,结晶更完整。当然以天然金刚石为原料,要有廉价而丰富的来源。

三、超纯金刚石的研制有新进展

自1954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宣布人造金刚石研制成功之后到目前为止,用高压法生产金刚石的原料都是石墨用石墨作为原料在催化金属的作用下生成的金刚石都含有或多或少的金属包裹物,因此这种金刚石的热性能和化学稳定性均不及天然金刚石。早在100年前,Henney曾建议用有机化合物作为制造金刚石的原料。1965年R. H. Wentorf用有机化合物为原料合成了金刚石,但晶体颗粒很小,只有1 μm或更小。此后,在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不多。最近几年,苏联等国的学者用有机化合物作为原料生长出了大小为200 μm的单晶金刚石和直径达12毫米的多晶体。使用的压力、温度条件与用石墨原料制造金刚石的条件类似。

四、气相沉积法生长金刚石引人注目

众所周知,金刚石是高压稳定相,生长金刚石的方法可分为高压法和亚稳态生长法。前者包括静压法和动压法,后者包括气相沉积法及其他在常压或也压条件下使碳元素或含碳物质活化,分解出碳而生成金刚石的方法。尽管制造金刚石的方法很多,有工业意义的主要还是静压法。

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来气相沉积法有了长足的进展。苏联学者最早开始了这项研究工作。他们用碳氢化合物,如甲烷作为碳源,经高温分解以后,活化了的碳原子沉积在以硅等为基底的材料上,形成金刚石膜。但开始阶段发现金刚石薄膜生成的同时还有石墨生成,因此阻碍了金刚石的继续生松,后来,他们用碳氢化合物气体和氢气,使其生成高度活化了的碳氢分子和集团。由于被活化了的氢原子的存在,有选择地消除掉已形成的石墨与类石墨集团,使金刚石的生长速率提高1千倍。日本学者在气相沉积研究方面也很活跃。美国起步较晚,但进展很快,气相沉积法生长金刚石单晶和多晶膜,被认为是非常有前途的方法。

五、动压法生长金刚石有新招

动压法生长金刚石已有多年历史其原理是炸药爆炸时推动一物体,使其与石墨撞击,产生高压高温,部分石墨转化成金刚石。由于转化率不高,生成的金刚石与残留石墨分离困难,以及这种非常綑小的金刚石利用也有问题,故发展不如静压法那样快。

最近,苏联学者К. И. Лямкин等人又一次报导了他们从爆炸物中获取金刚石的方法。他们在1982年用这种方法获得了金刚石。目前已达到工业试生产和将获得的超分散金刚石广泛用于各种技术领域的阶段,爆炸在充满惰性气体的爆炸室内进行,采用具有负氧平衡的爆炸物,即能在分解时释放出自由态碳的爆炸物。炸药中要有强烈的爆炸成分,以便产生足够的压力和温度,另一技术关键是如何将生成的金刚石保存下来,因为压力很快消失,但温度不会马上降下来,因而生成的金刚石易被氧化和变成石墨,用此法生成的金刚石单晶粒度为4毫微米左右(40?)。金刚石产量可达爆炸物原料的8 ~ 9%。在所建立的爆炸装置中,爆炸物的填充量可以在几十克至几公斤之间变化。

六、基础研究进一步深化

金刚石是一种独特的晶体,对它的研究已有悠久的历史,到目前为止仍没有结束。人造金刚石研制成功以后又增加了新的研究内容。对单晶金刚石的物理研究,如内部缺陷及其形成的原因、金刚石表面的研究、金刚石改性的研究等都在进行。多晶金刚石的结构、性能及其烧结机理、应用等也是研究者关心的问题#研究表明,金刚石有潜力作为高温半导体器件,因为与硅、砷化镓比较,它有更强的抗辐射损伤的能力,重要的问题是使金刚石具有好的半导体性。为达到这一目的,一般采用粒子注入的方法,但这往往会使金刚石晶格受损。现已研究了一种注入程序,它能减小这种损伤和便于退火去掉残留的损伤。

亚稳态条件下金刚石薄膜的制造被认为是目前金刚石研究工作中最值得重视的课题。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制造作为结构材料的金刚石,即作为一种超硬材料,更重要的是制造作为功能材料的金刚石,这就需要进行系统的基础理论研究。这些工作已在许多国家进行,美国、南非、苏联和日本等国在金刚石投产后,他们不仅没有停止研究工作,而且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深入进行研究,不断推陈出新,产品的种类不断增加,性能越来越好,成本大幅度降低,用途更加广泛。这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