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太热,不能太冷;不能太大,不能太小,找到一个适于生命的行星,听上去很困难,但科学家认为可能有一简单的方法——

卡普泰恩 · 基克(Captain Kirk)等人找到了一颗行星。在行星上引力是否总是正常?温度总是合适?空气总是可供呼吸?它们多半会居住着类人的生物?这也许是我们的一厢情愿,也就是说,类地行星(那上面繁衍着我们已知的生命)真的充满着银河系?

几年前,还很难回答这个问题。但在今后的几年内,我们将会找到答案。随着一系列的空间探测活动,科学家已作好准备去探测所谓的可居住带,这是一颗恒星的周围区域,在那里,很有可能找到一颗像地球那样的行星。我们可能不久将会看到,一颗遥远行星在其太阳前通过时出现的“指纹”,简言之,使其太阳的黄白辉光变得暗淡。

关于恒星形成的理论说,气体和尘粒云塌缩成一个吸积盘,极大部分的中心物质形成为一颗恒星,而行星则在更远的地方出生。我们早就观察到吸积盘围着年轻恒星的这种天象,所以这个理论是正确的,行星应是很普通的。

在过去的几年中,天文学家在太阳系外的10多个恒星系中,探测到木星般大小的巨行星,这些巨行星看来多半不具有适于人类生存环境;它们很可能像木星那样,覆盖着厚厚的有毒大气层(包括氨、甲烷),以及一个极热的液态氢的深海。

即使如此,它们的存在也令人鼓舞,普林斯顿大学的斯科特 · 特里梅因(Scott Tremaine)说,“假使你看到,我们近旁百分之几的恒星围绕着巨行星,且是在我们的探测能力极为有限的情况下测得的。这意味着,它们的形成,确是一个普通的过程。”若如此,那就很难令人相信,类地行星的形成却不是普通的。故像我们太阳系内层那样的小的岩石世界,是普通的行星世界。

当然,光是小和岩石,还不足以构成一个对生命来说是理想的行星。金星和火星也跟地球差不多大小,但金星太热,其大气较厚且有腐蚀性;而火星太冷,大气又稀薄得难以呼吸。只有地球处在合适的中间地带,满足了创生条件:不太热,不太冷,正好的气温。

为保持大气(不太厚或不太薄),一颗行星约需地球质量的1/10~10倍。大多天文学家相信,它也应绕行在可居住带,在这个区城里,行星表面能保住液态水。至于居住带的大小和位置,要视恒星的亮度而定。拿太阳来说,该地带在金星轨道之外至火星轨道的前面。

我们已探测到的几颗太阳系外的巨行星,都处在其恒星的可居住带内或近旁,尤其是绕着16天鹅座B和47大熊座的这两颗行星。1996 年,D · 威廉斯(Darren Williams)等人指出,即使这些巨行星不适于居住,它们的月球可能支持生命,只要它们足够地大,能保持一个厚的大气层。遗憾的是,这些月亮很难观测到。

一个明智的做法是寻找其他恒星居住带内的类地行星。迄今所发现的行星,皆是通过间接的方法测得的。在这些行星绕其恒星旋转时,可观测到恒星的微小摇晃。遗憾的是,像地球这样的行星,其质量只有这些巨行星的1/1000, 因此,它引起的(恒星)晃动,就很难测出了。

直接的摄影同样不现实,即使像木星般的巨星,也只能刚刚让望远镜看到。若另外有一个地球,即使它绕着(离我们最近的)恒星旋转,它的微弱反射光,将完全被其恒星的辉光所淹没。

而今有一个直接的办法可探测此般行星。假定有一个离地球很远的外星天文学家,他将望远镜对准我们,他将看到一个微弱的光点,那是太阳,此外什么也看不到。如果这位天文学家碰巧处在地球轨道的同一平面上(每年总有一次),地球在太阳前面绕过,此时,阳光将微微变暗约13个小时。

现在天文学家正在计划这样的实验,关注着近旁恒星系中的这种情况。由于地球大气使星光闪烁,故如此敏感的观察不能在地面上进行。美国宇航局(NASA)艾曼斯研究中心提出了一个空基观察计划,称之开普勒。也许最早能在2003年,把一台直径1米的望远镜放入绕8轨道(相隔几百万公里)尾随地球。

艾曼斯的主要研究者威廉 · 博拉基( William Borucki)说,“这一观察计划希望能找到500颗类地行星。"但这里有一假设的前提,即极大部恒星都有行星系。许多科学家相信,这个假设正确与否,还得靠诸如开普勒那样的观测来解决。“若你确实找到了500颖,你就好说,极大部分恒星是有这种行星的。”

测量恒星暗下来(在行星通过时)的度数,天文学家就可估算出这颗行星的大小和质量;而其轨道周期,也就是它第二次通过其恒星前面时的这段间隔;同时其光谱仪将测出恒星的温度、亮度和质量。

只要有了这些数据,就可测出这颗行星是否处在其恒星的居住带内,进而可寻找水,最终的目标当然是生命。

生命存在的可能性,使得寻找类地行星变得如此激动人心。但迄今在我们自己的家园之外还未发现过生命。我们无法说,生命存在是否必须要类地条件,这个问题涉及到地外智慧寻找(SEII)计划。研究者已为之花了很多时日。SETI 研究所的射电天文学家塞思 · 肖斯塔克(Seth Shostak)说,“假设他们像我们,当然,这是一种很保守的看法。”

开普勒探测计划将首次成为在太阳系外寻找类地行星的探测活动,还有类似的安排也在计划中。其中首先是凯克干涉系统,它有能力在80光年之外探测到像天王星(地球的4倍)这样的行星。2000 年开始,在夏威夷冒纳基的这2台凯克望远镜,将通过85米长的基线,连接成一个2—干涉系统,届时其分辨率将相当于一台85米直径的望远镜。它的光学器件,将使宿主恒星的光线因破坏性干涉而自相对消,这样,天文学家就能看到其行星伙伴。

NASA拟于2005年发射—空间干涉系统(SIM),它将利用一组望远镜去完成类似的任务。它将探测近旁恒星的行星系,以寻找比地球略大几倍的行星。

更为完臻的探测器要数"类地行星寻找者"(TPF), 这是由喷气推进实验室提出的。若一切顺利,有望于2010年升空。它是一个由4台望远镜组成的空基阵列,其分辨率要比目前的哈勃望远镜高出100倍从而能使天文学家拍摄50光年外的单个类地行星图像和探测行星系,并能对这个区域内的恒星作出全面的测量;最重要的是其高分辨率光谱仪,它能分析出类地行星的大气的化学组成;它还打算“嗅"出臭氧和甲烷,它们是一种活性化学物质,有它们的踪迹意味着生命的存在。

同时欧洲宇航局正在筹备一个类似的探测工程,称之“达尔文”。这是一组6—望远镜阵列,也使用干涉仪,打算拍摄行星系并研究其光谱。为节省资金,TPF和达尔文有可能结合为单个系统。

一些科学家已在议论超TPF的探测工程。1999 年夏,在芝加哥召开的美国天文学协会的年会上, NASA的局长丹尼尔戈尔丁(Daniel Goldin)预言说,在21世纪,“科学家将讨论外星世界的大陆构造和海洋、气候模式、天气、风暴和季节的特征。”许多科学家相信,即使地球是一个行星形成和地质历史中的幸运儿,找到类地行星的机会也是大的。他们的乐观看法来自一些最基本的数字,例如,银河系内毕竟有几千亿颗恒星。未来几年内,开普勒和其他探测系统的成果,将源源而来;而上述猜测,将变成类地行星的具体数目、大小和距离等。

但还有另一种可能,开普勒也许什么(类地行星)也未发现。博拉基说,“这也许告诉我们,在银河系内,像我们这样的行星系是很少的。”若情况确如此,那么我们这颗行星一下变得十分特殊和脆弱——银河系 中唯一的绿洲,那么生命将是一种偶然而非必然。

[ New Scientist,1999年9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