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基础。当前,我国农业正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在这种情况下,解决好农村能源问题,越来越显得重要。

我国农村能源资源,除了大量的秸秆、薪柴、草类以及水生植物等生物质能外,还有畜力能、水力能、太阳能、风能等;有些地区还有地热能、潮汐能与矿物质能(煤、油、气)。但由于使用不科学,浪费十分惊人,加上其他一些经济、技术条件等原因,目前我国农村能源短缺十分严重。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1.8亿个农户,8亿多农民中,年缺柴2 ~ 4个月的约有8000万户,年缺柴6个月的约有10个省(市)的农村。因缺柴烧,大批秸秆不能还田而被烧掉(约占全国总收获量的60%以上)、有机质还田极少,这样导致抗灾能力减弱,农业灾害面积增加;有些地区由于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严重。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120万平方公里,每年流失的沃土含氮磷钾及有机质折7500万吨标准煤能量;农业资源衰退。缺磷耕地10亿亩,部分土壤有机质含量只在1%左右,“森林赤字”剧增,森林覆盖率下降。

为了解决农村能源问题,我国政府确定了“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求效益”的方针。几年来,在这十六字方针的指引下,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一、4000万农户用上了省柴灶

为了避免农村能源的浪费,推广省柴灶是一项成功的经验。省柴灶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技术简单,推广面大等优点。现在广大农村用的普通灶,热效率只有10%,顶多不过15%,采用省柴、省煤灶以后,可提高到25 ~ 30%。可节省柴1/3 ~ 1/2。我国农村每年生活燃料消耗约合3 ~ 6亿吨天然煤,如果全面推广省柴灶,就可等于增加1.3亿吨以上的煤。所以,在解决农村能源的各项措施中,各地把推广省柴灶作为一个重点来抓。到1985年底,全国已有4000多万农户用上了新式省柴灶。

二、沼气是我国农村能源中一支新兴的生力军

沼气在我国农村能源中是一支新兴的生力军。由于农村沼气具有就地取材,结构简单,管理方便,投资较省等优点,它不仅为农村提供大量生活能源,而且还有肥料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综合利用效益等,因而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500多万农户使用沼气,约有2500万农村人口用上了优质的气体燃料。近几年来,广大农民把沼气不仅用于烧饭、点灯等生活用能,还发展为生产用能,对沼气进行综合利用,扩展到养殖业(如生产食用菌、养鱼、畜禽业等),种植业、水果贮藏保鲜等许多领域,大大提高了办沼气的经济效益。据有些地方统计,把农作物秸秆经过沼气发酵,进行综合利用,可比直接燃烧提高产值数十倍以上。

三、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太阳能是当前新能源中最有发展前途的能源之一,凡是阳光普及的地方都可利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自从七十年代以来,太阳能已在我国的一些地区和部门得到应用推广。

1. 太阳能热水器

全国已有20多个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从事太阳能热水器的研究,目前,在北京、上海、天津、辽宁、河北、河南、江苏、山东、广东等十几个省、市,共有30多座不同规模的热水器加工厂,近几年已生产了热水器40多万平方米。其中,小型家用热水器发展也很快,上海、北京、辽宁、河南等地研制的小型家用热水器已投入生产,中国科技大学研制的直流系统热水器,曾在澳大利亚的国际太阳能会议上获得好评,荣获一等奖。

在浙江舟山,岛上缺水缺能源,已推广热水器4000多台,采光面积2400平方米,解决了当地军民的洗澡问题。河北省藁城县研制成功了A-01型水泥太阳能热水器,每台造价仅40元左右,已在乡镇推广应用。

2. 太阳房

1977年,在我国青海西宁建造第一座太阳能采暖楼,以后在天津、北京、山东、石家庄、甘肃等地建设了一千余栋不同形式的太阳房,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兴趣,尤其是某些农宅改为太阳能房后,更受到当地农民的热烈欢迎。在河北沧州海兴县,农民土房仅用塑料布覆盖南墙保温,达到较好效果,冬季室内温度不低于10℃。目前,太阳能温室已在各地农村逐步普及,大多用于育种、孵鸡、养鱼、制酱等农副业、养殖业和种植业,均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3. 太阳灶

近年来,我国已生产各种太阳灶十万多台,其中尤以集光太阳灶具有性能稳定、效率高等特点,我国太阳灶大部分能满足蒸、煎、炒、煮等要求,煮水效率可在50 ~ 60%,最高可达73.8%,热功率为1000瓦左右。

在青海省已使用太阳灶1万多台,一台太阳灶一年可提供相当于600 ~ 750公斤秸秆燃料产生的热量。在我国西藏高原,日照时间较长,太阳灶年使用率达70%,一年可节省牛粪1.85吨,折款280元,一台太阳灶使用一年半就能收回全部投资,其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也十分显著。目前,已有1000多台太阳灶在使用中,由于其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因而深受藏族同胞的欢迎。

四、我国地热利用工作进展迅速

我国地热资源也十分丰富。全国除上海以外的29个省市区(包括台湾),都发现有温泉或地热井,总计3304处,其中已利用683处以上。尤其是最近几年,我国加快了开发利用地热资源的步伐。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地热直接利用的水量,1985年是1981年的8.37倍;温室种植面积为1981年的8.2倍;采暖面积为1981年的1.3倍;水产养殖为1981年的8.1倍;浴室的数量增长更为迅速,仅福州市就有160余处,该市建成了全国第一座容量为1万吨/日的地热集中供水热水塔。西藏羊八井地热发电装机容量达1.3万瓩你;朗久的3000瓩地热电站也即将建成。

随着交通运输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地热的;利用也越来越广泛。辽宁新金县安波镇以地热利用而,出名。其地热面积广,水温在73℃以上,水内含有硫化氢、氟离子和放射性氡等,很有利用价值。

第一,用于工业生产。该镇利用地热缫丝,每年收入50多万元,缫丝质量也名列前茅;利用地热干燥大豆和酿造酱油,年降低燃料费用4000多元;屠宰厂还利用地热除毛去污,不仅节省了燃料,提高了效率,还提高了产品的纯度、净度和质量。

第二,用于农业生产,发展农林副渔。该镇建立了地热温室,进行玉米良种培育、蔬菜生产、水果苗木繁育和尼罗鲱鱼养殖等多种利用,均获成功。

第三,用于医疗,发展卫生事业。该镇建立了理疗院、疗养院和疗养所,利用地热进行理疗和疗养,效果很好。

第四,用于冬季取暖,节省燃取暖面积达16000平方米,年节省煤炭上千吨。

五、我国小水电资源丰富居世界首位

我国幅员辽阔,江河众多,全国大小河流总长约42万公里,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就有5000多条,大小天然湖泊2000多个,拥有巨大的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达6,8亿瓩,居世界首位。除大江大河干流外,中小支流遍布全国,广大农村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小水电资源。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适宜建设小水电站的水力资源蕴藏量约为1.5亿瓩,年发电量为13,000亿度。其中,可开发资源为7131.3万瓩,年发电量为2000 ~ 2500亿度,可折算为8400 ~ 10500万吨标准煤。建设小水电还具有规模小、投资少,技术简单,设备易造;不消耗燃料,不污染环境;可以就地开发,就近供电,便于满足农村分散用电需要等优点。小水电的建设还可以与农田水利建设紧密结合,利于实现河流综合开发,可以发电、防洪、灌溉、养鱼同时考虑,以收到综合利用的效益。近几年来,由于各级政府的重视和广大群众的努力,我国小水电建设发展迅速。

1984年,全国总装机容量达到897.7万瓩,年发电量达到216亿度。目前,全国共拥有小水电站8万座左右,大约5亿农民用上了电。

六、风能进一步得到应用

在我国沿海地带和西北等地区,风能资源也十分丰富。据调查,全国现有1千多台风力提水机在农村中发挥着作用,承担了1万多亩农田浇灌任务,与机灌相比,按每台风力提水机年节约柴油200公斤计,共可节柴油200吨以上,用于水产养殖效益更高。风力提水机为对虾养殖进行换水增氧,可增产30%以上。用作牧区人畜饮水、沿海滩涂开发冲淋盐碱、芦苇同养鱼等方面作提水动力,也都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不可忽视的节能作用。

风力发电对于缓解农村缺电少油、改善当地农牧民和海岛居民的生活、发展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农村电气化的实现。全国现有100瓦左右小型风力发电机16405台,功率1688瓩,解决了部分偏远农牧区18722户居民用电问题,使他们摆脱了“点灯用(煤)油”的落后生活方式,其中尤以内蒙古风力发电比较普及,全区已达12,845台,占全国总户数的78.2%。

另外,大力发展薪炭林也是缓解农村能源的一个重要方面。薪炭林生产周期短,从种到收只要3 ~ 5年,有的当年即可砍柴。一般每年每亩约可产干柴一吨,按每百斤价格4元计,每亩可收入80元,相当于每亩产稻谷667斤的经济效益。营造薪炭林还具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保护农田和草场、改善生态平衡等方面的效益。近几年来,我国薪炭林发展较快,每年栽植面积高达1000万亩。

还有沿海地区的潮汐能、产煤区的小煤窑的开发,也是解决我国农村能源的一项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