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11日在加里福尼亚州去世的威廉 · 肖克莱(William · Shockley),无疑是本世纪来最有争议的科学家之一。他与约翰 · 巴德(John Barden)和沃尔特 · 勃里特(Walter · Brittain)合作,在电子学方面的发明创造曾导致了现代生活的一场革命。由于他在微电子方面的杰出贡献,在美国他有时被称为“硅谷之父”。但在他生活的最后10年中,由于他在人类种族问题上的偏见而掩盖了他在电子技术方面的成就。

肖克莱选择了社会人类学和人类遗传学。他认为,人类智力是可以遗传的,黑人在智力的遗传基因上比起白种人来要低一等,并认为,黑人在我们民族的繁衍和发展中起着不利作用,我们通过人类种族和智商测试的实验研究表明,黑人的智商平均值一般在70 ~ 90之间,而每增加1%的白人血统,他们的智商值也就会增加1%。肖克莱在他的后半生,尽管在智商测试和人类遗传学上存在着许多谬误,但他仍提出了成立一个基金会的计划,以便帮助智商值低于100的人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1965年肖克莱接受了有些学者希望他不要公开发表自己观点的劝告,但他坚持认为并相信历史终究会重视和公开这场争论的,他的观点虽然没有什么新城之处并被人们不断地修正和否定,但肖克莱却仍然不断地发展,完善着自己的理论。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肖克莱把在人类遗传学问题上的观点运用到种族理论上去的时候,一些天才的出现往往超越出了他的理论认为的情况,例如众所周知的数学家拉曼 · 简和音乐家莫扎特等都是典型的事例。

肖克莱显然还支持这种观点:智商高的人可以通过受孕将遗传基因传给儿女子孙后代,他68岁时,在接受playboy杂志采访时还表示要亲自捐献精液以贮藏起来。一般认为年轻人捐献精液是比较受欢迎的,因为老年人的精液活动能力较弱,不易使体外受精胎儿成活。他还引用了支持他观点的赫尔曼 · 马勒(Herman Muller)关于遗传优生学就是优者生存,劣者淘汰的观点,坚持认为“无论人们是富有的还是贫穷的,优秀的遗传基因是要进行良好教养的基础。”

令人遗憾的是,肖克莱由于对晶体管时代作出的巨大贡献而具有的光辉形象却由于他在遗传学上的观点而受到损伤。同样令人惊异的是,他坚持认为自己的优生学理论与他在晶体管方面的创造具有同等的意义。

[梁宪实译自Nature,1989年9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