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城市规划者们在工作中总是重视机动车主的需求,而非行人的需求。但是,原有的优先权正在发生变化。

 

伦敦展览路

 

  2月1日,伦敦展览路(比邻多个城市博物馆的一条地标街道),在历经3年的整修后重新开放,改造后的街道用交通工程师们的说法就是要使其成为“共享空间”。道路边的路牙石和一些常见的路标被清除,成了自行车、行人和汽车共享的大道。这种已经被欧洲大陆普遍接受的理念创建的环境令步行者们更加愉悦,也更加安全,因为这种做法鼓励开车者更密切关注周围环境。
 
  尽管没有经过什么实验,但在伦敦最繁忙的路口之一的牛津广场已经呈现巨大改观。这个连接牛津大街和摄政大街的交汇路口每小时有近4万人穿行通过,却只有2000辆车。然而,直到2009年,行人依然必须谨慎地来回穿梭。用规划者们的话来说,行人无法行其道,他们实际走的路线往往和他们想走的路完全不同。在牛津广场,如果人们想走自己期望的路线就意味着要去除现有的道路护栏,这些护栏允许人们既可以直行过马路(常见的路口行人流)也可以沿着对角线通过路口。
 
  实际上,人行交通需求线在公园很常见,是行人不想按已有的道路行走,而踩出的小道。在城市交通的远距离路程中也能看到它们。行人们愿意走视线更明显的道路。由德国弗莱堡大学的让·维也纳(Jan Wiener)和他的同事们进行的一项实验,让人们在虚拟环境下对两条道路进行选择:大多数人选择了视线更远的方向。
 
  与此类似,人们似乎喜欢选择朝一个固定方向的路线。根据英国诺森比亚大学露丝·康罗伊·道尔顿(Ruth Conroy Dalton)的研究,即使是面对两条实践距离相等的路线,人们会感觉有方向变化的道路比笔直的道路距离长。更奇怪的是,同等距离的路线,人们会感觉有路标的道路比没有路标道路的路线长。这可能是因为记忆方向变化和路标比单纯走笔直的道路更需要耗费脑力。
 
  人们的这些选择可能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些城市街道比另一些更加拥挤。比如,为什么伦敦最繁忙的购物街是牛津大街,而不是摄政大街或皮卡迪利大街。空间句法建筑咨询公司的提姆·斯通纳(Tim Stonor)认为,答案在图形理论里,这是数学的一个分支,研究节点和节点之间的联结。但是,空间句法的模型反直觉地将代表街道的各部分看作图形的节点,把十字路口看作节点之间的联结。这种颠倒的模拟被用来绘制出更可见的线性的路线,将城市中的每一条街道联系起来。很快,事实就显而易见,不是所有的道路都一模一样。其中的一些比另一些更方便行走,更完整组合,这就是为什么牛津大街比伦敦的其他街道更受欢迎的原因。
 
  人们的选择对于该如何设计街道布局,使其更有活力,更适合购物,或者居家过日子也很重要。街道布局的好坏也有助于人们确认因不卫生而被隔离的区域。斯通纳先生指出,去年8月,伦敦北部85%和伦敦南部96%的骚乱发生在离战后所建居住区步行5分钟的区域中。大多数观察家们会将此归结为这样的事实:便宜的住房吸引穷人,形成贫民窟,导致犯罪率和违反治安行为的增加。但斯通纳先生认为,住宅区复杂、隔离的设计限制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激发反社会行为的出现,从而使问题更加恶化,这与建设者们的初衷截然相反。
 

资料来源 The Economist

责任编辑 彦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