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职于澳大利亚墨尔本莫纳什大学、水敏感城市合作研究中心的研究者丽贝卡·R·布朗(Rebekah R. Brown)、安娜·德烈蒂克(Ana Deletic)和托尼·黄(Tony H. F. Wong)呼吁:遵循五条原则,将社会科学和生物物理科学之间若即若离的暧昧转换成富有成果的伙伴关系。

 

http://www.nature.com/polopoly_fs/7.29398.1442232909!/image/42-56574776.jpg_gen/derivatives/landscape_630/42-56574776.jpg

治理城市以经受多变的气候需要多个学科协调工作

 

  迫切地需要缩短生物物理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距离,这一点至关重要。这是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从而促进社会融合、环境可持续性和经济繁荣。可持续性是典型的“恶劣”问题,特点是:需求的定义不明确、界限模糊以及造成的原因存在争议,没有哪一个机构或者学科可以解释清楚。
 
  那么,关键是要理解为什么那么多善意的跨学科合作尝试都没能得出切实的结果。在此,我们提供一个不折不扣的个人答案,回顾一下通过澳大利亚墨尔本的莫纳什大学多个系部协调合作,我们如何建立了一个学科专家组成的团队,向多个城市提供综合性、可持续的水资源管理。
 
  我们目前已经形成了跨学科的团队,与国内外的其他机构联手。与此同时,我们承认,跨学科研究会耗费大量的运作成本,需要额外的时间和精力。

 

亲身经历

  我们的跨学科之旅启程于21世纪初期,当时两个成熟的团队共同致力于城市水研究:一个是工程学院,专注于可持续雨水技术;另一个是文学院,专注于城市水治理。研究团队达成一个共同的影响议程,我们的合作来自于统一共识:跨学科研究的方法效果更佳。2005年,两个团队联手筹得450万澳元(合310万美元)的资金成立了生物滞留技术推广协会,并召集了20余位莫纳什大学的研究人员和博士生,他们来自土木工程、生态学和社会学等各领域。到2012年,合作最终获得澳大利亚水敏型城市合作研究中心1.2亿澳元的资金。目前该团队的合作关系包括超过85个组织,其中13家研究所,来自二十余个不同学科和分学科,跨越社会学、生物物理科学以及人文学科等约230名研究人员和博士生。
 
  过去十年里,我们的合作越来越体现出跨学科研究的实际效果。我们完成包含技术信息的综合文件,将政策建议形成文字促进他人的参与和领会。这些大量地被用于政策和策略文件,加快了研究结果的采纳。例如,2006年,维多利亚州出台的雨水法规得到了我们研究的支持,澳大利亚其他州政府和地方政府采用了我们推荐的绩效目标来进行城市排水管理。最终,我们的雨水生物过滤技术不断地在全澳洲多个城市被采用。自2010年始,我们对于综合城市水循环管理的扩展框架已经被一些政府(例如在澳大利亚、新加坡和中国)和国际组织(如亚洲发展银行)采用,被用以引导他们的战略规划和投资方向。

 

 

  那个时候,我们不得不消除巨大的压力,因为它阻碍了有意义的合作。生物物理科学往往具有颇得共识的理论,而社会科学研究花大量的时间提出(而且常常有不同看法)一些理论问题。两个领域都有它们各自核心的管理和对照。然而生物物理学科的研究人员主要进行定量研究(通常在控制良好并可复制的实验室条件下),而社会科学可以是定性研究也可以是定量研究,还可以使用解释性的验证方法。
 
  我们目睹了生物物理研究人员指责社会科学家的研究缺乏严谨,在概念性的问题上花费太多的时间,而不去探索、提供解决方案。相反,社会科学家们往往灰心丧气,因为生物物理研究人员太专注于问题的解决方案,从而忽略他们提出的方案在更广泛意义上的社会影响力。
 
  在固有的文化层级结构中,生物物理学科比社会科学更有特权,这就使得这种不和谐雪上加霜。环境问题是非常典型的从生物物理学角度来架构的,也就是说社会科学家们在提出综合解决方案方面的投入效率不高。

 

五大原则

  学科合作之旅并非适合每个人,我们在前进的途中也与一些专家失之交臂。但是,很多专家留了下来。该如何帮助学者们克服各种偏见呢?我们应用了以下五大原则:
 
  打造一个共同的任务  推动我们合作之旅的共同任务是完成水管理策略,应对洪水、干旱和水道老化的挑战。培养更加可持续发展、有弹性、高生产率以及更宜居的城市,造就一个健康的星球和人类。共同的任务对合作提出了全面且醒目的目标,其中,合作的影响力是一个必然结果。共同的任务要足够广泛,可使参与的各学科研究人员都有施展才能的空间。
 
  这个任务的确立,使得在面对一次次的失败和巨大的时间及精力的投入去欣赏其他学科的规范、理论和方法的同时,也能保持目标感。当我们需要投入某些学科,因为准备不充分,一些研究人员并没有共同的任务,这是不成功的。这些研究人员随后离开团队,一开始会觉得削弱了群体的力量,但也提供了在多个机构扩大协作的积极性。
 
  培养“T型”研究人员  按我们的经验,研究人员呈“T型”模式时,跨学科合作成功的可能性最大,所谓“T型”就是指既可以在他们自己的学科做出成绩,又可以超越本学科。广度和宽度都是关键。T型研究人员会在自己的领域里追求最高的科学贡献来树立声誉,这对刚投入研究领域希望能大有作为的年轻研究人员来说尤为重要,他们晋升的前景要靠研究卓越的标准。T型研究人员也积极投入其他学科,来理解并欣赏其他学科的规范、理论、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成果。
 
  很多人认为跨学科研究耽误职业进展,或者说,跨学科对高级研究人员也略显奢侈。我们的经验不是这样:团队中很多研究人员能够在自己学科领域保持较高的成果出版率,同时作为团队的一部分,还能获得不断增加的跨学科研究经费。尽管如此,我们花了差不多五年才开始在高影响因子的学术期刊上共同发表跨学科研究的成果。
 
  培养建设性的对话  通过十年的不断试验和出错,我们重点投入去创造研究环境和非正式规则,让所有学科的研究人员能够有效地参与,尽管他们在研究设计和方法、技术词汇和交流文化等方面有着天壤之别。
 
  这涉及到一些做法:用浅显的英语互动(学科术语让人头疼);培养不同学科规范间的同理心和彼此尊重;反思在协作互动中的行为。为此,我们设计了定期的跨学科论坛。于是我们有了核心论文的出版,例如,通过跨学科研讨会,我们一起为决策者和水务执业人员完成了三篇年度报告。这些活动后来充实成一门很吃香的年度短期课程和在线慕课课程,展示了针对城市水挑战的不同学科方法。
 
  不同的学科间达到理想的建设性沟通需要时间和实践,新加入团队的研究人员可能还没有必要的技能。通常,他们要经历三个发展阶段。最初,新的合作者往往主导讨论并维护自己学科的主导地位。渐渐地,他们意识到其他学科的重要性,且行为表现得不那么主动。最终,研究人员融入建设性对话的空间。
 
  我们发现,一些研究人员退出而其他人留下成为成熟的合作者,能够在不同的学科间以及更广泛的组织网络中共创研究。有经验的合作者们的作用是支持新成员的个人跨学科之旅能够达到动态的关系。
 
  给予制度支持  能吸引和保留最优秀的人才是跨学科研究的学术生涯道路的重中之重。莫纳什大学的高级领导团队一贯坚持立场,他们珍惜跨学科领域的研究,欢迎行业的参与,并产生实际的影响力,尽管组织架构和全球学术规范会更偏向更传统的学科方法。
 
  这种价值观念通过学校政策、晋升标准和种子基金项目传达给研究者。例如,工程学院应用了定性研究标准(还包括传统的定量研究措施),这样就是在尝试着衡量实践研究的影响。工程学院和文学院现在对两个学院的联手合作团队,备有小额竞争基金。
 
  莫纳什大学有一个博士项目,专门针对致力于多学科合作中的全球性挑战研究的学生。例如,在亚洲的发展中城市进行可持续性水资源管理。这些团队在一个建设性对话的环境中开展工作。
 
  研究、政策和实践三位一体  最后,研究人员、决策者和行业从业人员之间的长久关系成为发展跨学科联合研究的重要驱动力。行业很少站在学科的立场去思考问题。他们常常从一系列的角度去解决复杂的问题,因此形成综合的、着重解决方案的思考方式。
 
  为了确保实际的影响力,我们请政策和行业合作伙伴参与研究计划的设计,鼓励他们批判科学方法和结果说明。我们还经常举行一些活动,允许政策和行业中的专业人士与研究人员互动。例如,2008年,在全国巡回宣传中,我们展示了所做的研究如何应对全澳洲城市的水资源挑战。对于决策者、行业和社区的领导人来说,活动激发了研究和合作关系。
 
  尽管我们收获颇丰,但跨学科研究仍然处在边缘。我们希望研究人员、研究机构和融资团体能够投身可持续发展,使跨学科研究成为科学研究的主流。

 

促进跨学科研究的途径

  资助者  从跨学科角度管理资金,同时强化研究的影响。基于学科的机构必须形成联合资助项目。委员会应该协调好来自社会科学和生物物理科学的专家,同时兼顾其他学科。最好还包括研究的终端用户,如从业人员和决策者。基金申请需要学科间平衡,倾向于已经有合作经历的团队。申请者自己学科领域内发表的论文必不可少,也鼓励其他学科的公开出版。
 
  科研机构  引进关键的绩效指标,促进T型研究人员的培养。例如,既包括传统的学术指标,也包括影响到政策和实施的定性措施。明确机构的研究优势,显示跨学科合作的潜力,通过种子基金进行激励。减低运作成本:例如,通过暑期学校来提高建设性对话的技能。提供一系列平台,如研讨会、研习班、辩论赛等,讨论跨学科研究面临的挑战,为其他学科的规范和文化提供思路。让来自不同学科的研究人员在一起面对同样的挑战。组建跨学科博士军团,由来自不同系部和学院的学者共同做导师,形成联合导师制。
 
  出版者  投资并创建高质量的跨学科期刊,由编辑团队或T型研究人员组成的团队管理。专门针对跨学科研究,在高影响因子、单学科期刊上发行专题特刊。从学科专长进行同行评审的评估工作,同时也允许学科间的创新。
 
  研究人员  毅力、耐心和自我意识相结合,打造一支有成效的跨学科团队,进行长远管理。好的想法即使没有完成也要提出来,并对其他学科、决策者、行业从业人员以及社区成员公开,思考角度可以放宽。研究初期优先考虑研究深度,随着合作关系的建立,要强调研究的广度。

资料来源 Nature

责任编辑 彦 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