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委员会放弃考虑“科学2.0”,他们认为“科学2.0”的形式太具有野心。而柯林·马基宛(Colin Macilwain)则认为,这是错误的观点。

 

  今年八月,欧盟委员会的工作人员前往海滨,他们被问起如何考虑科学的未来。研究专员卡洛斯·莫达斯(Carlos Moedas)宣布他个人倾向于“开放式科学”和“开放式创新”的做法,并请其团队就如何实现进行观点汇报。
 
  这些目标听起来挺悦耳,但充其量不过是安慰剂。遗憾的是,委员会已将一项更具雄心的计划拒之门外。去年此时,委员会就科学2.0征求过意见。那个表述的确隐含颠覆性的变化,包括快速创新加强科学基础的两大主要支柱:科研论文和独立研究者基金。
 
  我们可以预见,科学领导者们对于科学2.0思考的最初反对来自怀疑论的叹息。他们认为,科学由下至上自然而然地建构自身。每一个学科都按着自己的方向发展,而作为重新启动科学2.0主要动力的数字经济的到来,则是各学科在未来恰当的时候,主导自身发展的一个阶段改变。
 
  我完全理解为什么大家都希望委员会不要失去理智,甚至做一些冲动的事。不由自主地,我觉得我们已经失去了一个机会。委员会为科学2.0一年斥资110亿英镑(折合120亿美元)的研究项目,期望科学2.0能令欧洲新的一代人接受更好的教育,全方位地发展知识。
 
  再说说同行评议的论文,这是几乎所有的学术科学界科学家成功或失败的标尺。科研论文,正如其名所示,随着网络世界的到来,已经基本过时了。重复的作者、内容的更新,与其他工作以及他人的数据的关联等论文发表的限制已经不复存在。
 
  论文的变化形式长远看来是无法避免的,随着大量的数据被分享,研究结果可以不断更新,人们希望他们的工作得到应有的认可。
 
  作为第二大支柱,同行评议的独立研究者基金可能还会延续一段时间。自上世纪中期发展以来,此类基金的发放发生了变化,成为公众支持科学的最典型的“试一试测一测”的方法。
 
  目前的困难是政治对这种基金投入所能得到的研究结果越来越没有耐心。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是全世界此类基金最大的支付者,近十年来到目前已经超过300亿美元。最终,只有那些年岁已高的人士,才知道该如何操作这样的系统,才能获得基金。年龄低于40岁的人发现要想踩上这个梯子难上加难。其带来的后果之一是,议会对“评价”的声音越来越响亮,其他人就搞搞噱头回避同行评议。
 
  英国研究委员会的处境相似。新上任的商务大臣赛义德·贾维德(Sajid Javid)被迫削减预算的25%-40%,他最近引进美国咨询公司麦肯锡来商谈研究理事会该如何运作。象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这样的机构组织享有优良的、当之无愧的全球盛誉。然而,当麦肯锡公司揭开它的面纱的时候,他们发现其运作的结果居然并非政客们的追求。
 
  要改变这些基金渠道的架构任重道远。例如,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分支结构甚至被最高级官员认为不适合今天的多学科环境。然而他们无法提出改变,唯恐议会出来捅什么娄子。
 
  相比之下,委员会还有回旋的余地,比如豪华版的长期规划。莫达斯目前着手准备的计划将在2021到2027年之间运行,这期间互联网和全球化带来的改变终将无法阻挡。委员会应该制定计划,看看世界到那时候会变成啥样,展望科学2.0将作为一个新的起点。

 

资料来源 Nature

责任编辑 彦 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