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病毒家族成员总是给人类增添麻烦,这些病毒会使人罹患如单纯疱疹、生殖疱疹及类似流感的疾病。最近,科学家在研究中又惊奇地发现,某些疱疹病毒在诱发冠状动脉疾病中起着某种关键性作用。

据现代医学发现,当积聚在正常动脉平滑内壁上的胆固醇及其它脂肪含量超标时,就会发生冠状动脉疾病,这个过程被称作动脉粥样硬化。结果,血管因受到硬质斑块的大量聚积而变得狭窄起来,这种硬质斑块多由脂肪及其它碎屑构成。一旦血块将已经狭窄的冠状动脉阻塞,则心脏病便会爆发。

是何原因能诱发这些危险的血块生成并导致人类患动脉粥样硬化症呢?据纽约市康奈尔大学医学院的生化学家戴维 · 黑贾(Hajjar)指出,这是受某种疱疹病毒的侵袭所造成的。他在研究中发现,单一型疱疹病毒不仅能使血液产生凝结并使之成块,而且还具有加速硬质斑块积聚的作用。

据黑贾宣称,疱疹病毒在血栓形成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是被遗漏的一环。在最近召开的全美心脏协会科学讨论会上,他向与会者宣读了自己的疱疹与心脏疾病的研究报告。

认为某些疱疹病毒能够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产生,并非黑贾一个人。有些科学家还发现,在影响冠状动脉疾病的演变过程中,其他类型的疱疹病毒也在起作用。一旦研究人员对这种联系有所确认后,医务人员就能够通过阻止疱疹病毒的侵袭而达到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症的目的了,这为阻止心脏病的高发病率又消除了一大隐患。

疱疹病毒能引发动脉粥样硬化症首先是从家禽身上发现的。早在70年代后期,康奈尔大学兽医学院的凯瑟琳 · 法布里肯特(C. Fabricant)及其同事曾对小鸡作过试验。他们先给小鸡注射一种鸟疱疹的病毒,然后再给它们喂服一种不含胆固醇的饮食,结果,这些小鸡看上去均表现出近似人类所患的动脉粥样硬化的症状。而喂服掺有胆固醇饮食的另一组受疱疹病毒感染的小鸡组,其心动脉受阻情况则格外严重。

通过对比发现,那些曾接种过抗鸟疱疹病毒疫苗的小鸡,无论其血液中胆固醇含量有多高,均有抑制动脉脂肪增厚的能力。

上述发现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极大兴趣。为此,黑贾便开始了一系列生物化学研究工作,以此揭示出疱疹病毒与动脉粥样硬化间的复杂关系。

黑贾及其同事开始观察内皮细胞受单一型疱疹感染后所出现的分子活性。这种内皮细胞会在血管中形成一种类似皮肤质的内壁衬膜。过去人们一直相信,内皮细胞衬膜能起到一种非粘结表面的作用,它能帮助阻止血栓塞的形成。但据黑贾研究小组所获得的最新数据显示,受到疱疹感染后的内皮细胞因参与了突发性血块反应过程,近而便削弱了自身的抵御能力。与此同时,这些受感染细胞还会起到加速动脉内部隐匿层斑块的积聚作用。

对于本来就受到脂肪阻塞的动脉来说,再加之以血块的过度积聚,这无疑给心脏病的爆发提供了有利的契机。这便是为什么黑贾如此相信疱疹感染会加速冠状动脉疾病发生的原因。

设想你站在一艘微型潜艇上正畅游于一位受单一型疱疹病毒感染的病人血流中,这种单一型疱疹病毒除了能引发唇疱疹的生成外,还会通过周身的传播去感染其它细胞,其中就包括血管中的内皮细胞。你的潜艇在血管中经过数英里的巡航,便停泊在冠状动脉内部受疱疹感染的内皮细胞面前。

当单一型疱疹病毒侵入动脉内皮细胞后,该病毒就会破坏制造蛋白质的细胞组织。经黑贾研究发现,这种病毒能迫使内皮细胞向其自身表面释放出一个受体分子,我们称它为C糖蛋白。

当你贴近船窗仔细观察表面受体时,突然间,血流中一枚蛋白朝着细胞表面漂浮过去,并着床于糖蛋白受体上。该蛋白质,即X因子,是导致血栓塞病因产生的一种成分。蛋白质在着床的同时还会激发一种被称之为凝血酶物质的生成,这种凝血酶会导致血小板的粘结并使之成块。

当潜艇退至一安全距离再回过头来观察时,你会发现,此时的凝血酶开始形成了一片类似蜘蛛吐出的丝网,并将斑块和血红细胞截获下来进而造成凝胶状的血块生成。与此同时,你还会注意到会有一大群白血细胞光顾到此。这些细胞属单核细胞,它们是在收到凝血酶发出的化学指令后赶来的,奇怪的是,这些单核细胞不仅没有起到正常的治疗作用,相反却与另外一种被称之为GMP140的受体分子结合到一块并附着在内皮细胞表面,然后再慢慢地穿入动脉壁。

黑贾在研究中发现,一旦单核细胞进入动脉内壁,它就会变成一种能够快速吞食胆固醇及其它脂肪的清除细胞。待这种清除细胞的脂肪吞食量超过一定限度时,它又会变成泡沫细胞,泡沫细胞从一开始就明显表现有肥胖特性,而这种特性又能使人们在青少年时期就会产生高血压症状,并导致其成年后会造成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疯长。

由于不能跳到微型潜艇上去观察,黑贾便会同生物学家卡里殴 · 奥尔蒂里借助于计算机进行对内皮细胞表面的观察。

为了能仔细观察到X因子与C糖蛋白间的内部反应,黑贾和奥尔蒂里先用计算机模型系统绘制出一套部分X因子分子与受体对接的三维透视图,接着他们又造出一种合成肽。这种合成肽具有像X因子活性区域一样的功能。经实验室试验发现,这些人工制成的分子能有效阻止X因子与C糖蛋白的对接。

据黑贾介绍,由于这种合成肽可阻止过度的阻塞反应,因此它能有效地预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他解释说,若想不让X因子与C糖蛋白对接,我们就要想办法去哄骗它。

这种办法能阻止危险的阻塞形成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吗?科学家们尚不能做出肯定的答复。下一步是要在动物身上看一看该合成肽能否阻止X因子避免从一开始就造成血栓塞的发生。

目前共有7种疱疹病毒在折磨着人类。究竟是那一种病毒能诱发冠状动脉疾病的发生,科学家们尚不得知。但从疱疹理论方讲却能帮助解释某些患有心脏病的奇怪病历,因为这些患者体内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并不高,属正常偏下水平。

据贝勒医学院梅尔尼克博士(Melniok)介绍,有些人在年轻时期就曾受到过某些种类的疱疹病毒的感染,这些病毒随后便隐藏在身体内部的各种细胞当中,其中就包括内皮细胞。之后,这些细胞便开始向外释放分子。一开始时,血管受损情况的发生是看不到的,这便为后来罹患心脏病埋下了祸根。

目前有证据显示,另外一种类型的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CMV)有促发动脉粥样硬化症发病的能力。而且该病毒还能使成人及儿童患及类似流感的一种疾病。更有甚者,CMV居然能导致妇女出现不孕症或在接生时发生难产事故。在观察患有动脉粥样硬化症的病人血液时,研究人员发现,他们体内血液中对CMV的抗体浓度格外高。

其他一些研究结果也显示,CMV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确有联系。例如,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曾在1983~1987年间对102名接受过心脏移植手术的患者进行过研究,结果发现,其中有32人携带有CMV病毒。2年后,受CMV感染的病人所患严重型动脉粥样硬化症的比例为32%;而未受到CMV感染的病人情况则要好得多,其罹患此病的概率仅为10%。

接受心脏移植术的病人所面临的一个最大问题是担心斑块的再形成,受这些斑块的严重积聚和快速形成的影响,新移植冠状动脉会出现新的阻塞并导致心脏病的发作。因受到某种类型的疱疹病毒感染而患及此病,对此能做出某种解释。

美全国心肺血病研究院的流行病学家保尔 · 索利(P. D. Sorlie)曾对CMV做过专项研究。他认为,疱疹病毒在促发冠状动脉疾病的形成中确实充当有某种角色的作用,但他也同时承认不能否定胆固醇所起的重要作用。受疱疹病毒感染的病人若再饮用高脂肪、高胆固醇含量的食品,他们得冠状动脉疾病的危险要比那些不食高热量食品的受感染患者大得多。

据索利解释,冠状动脉疾病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通过对疱疹的深入研究发现,这些病毒在侵入人体细胞后确实有加速斑块形成的作用,但是,疱疹病毒及胆固醇在其疾患的发病中又都充当有一定的角色。

黑贾认为,疱疹感染可作为一种早期因素看待,在诱发动脉粥样硬化患病方面并非唯一因素。感染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是一种环境因素,这种因素对于进一步加重病情无疑起到了雪上加霜的作用。

只要疱疹一心脏有某种关联,科学家们就会向那些担心发生冠状动脉疾病的人们不断地提出可能影响发病的各种危险因素,诸如吸烟者所喷吐的烟雾、高脂肪食品以及改善生活习惯一类的忠告,即使疱疹病毒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因素之一,就现代科学手段而言也是无能为力的,即便是在今天也是如此。同时黑贾又指出,当今人们常食用像汉堡包及油煎物一类的食品确实有加速动脉斑块积聚的可能。

[Science News1993年4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