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对我们来说实在是太熟悉了: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人山人海;商品与污水共存,宾馆和废气同在;逼仄的空间,嘈杂的环境,匆忙的人流……然而,人们还是向往城市——它的繁荣,它的便捷,它的机遇。国家建设部副部长谭庆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城市化仍是中国村镇发展的方向。

我们不妨撩开历史的帷幕,看看世界范围内人口城市化的进程,人口城市化的速度以及城市化给人们带来的种种利弊。

世界人口城市化的进程

在人类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活动的悠长岁月里,我们的祖先在闭塞落后的乡村过着传统的自给自足的生活。当时只有少数城府市镇,其人口微乎其微。随着工业化,特别是大工业的出现,城市发展起来了。

到了20世纪,一个规模宏大的人口城市化活动,也就是农村人口城市化活动,在全球范围蓬勃发展起来。

1800年,城市人口还仅占世界人口的1%。1900年升至13%略多一点。1992年猛增到五成左右。在短短的192年中,城市人口翻了五番多!今天,全世界有20亿人享受着城市文明。可以预计,到了21世纪,城市人口将占世界人口的绝大部分。

纵观世界各国城市人口情况,大体可分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城市人口比例低于三成。这类国家几乎全部集中在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地区,据1992年对166个国家和地区的统计,它们共有52个,占31.3%。其特点是工业和城市经济尚不发达,仍属农业经济性质,其中像布隆迪,城市人口甚至低达4%。

第二种类型,城市人口比例在31%至69%。这类国家有78个,占47%。在它们之中既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为数最多,具有最强的代表性,即走向开放,实现人口城市化。

第三种类型,城市人口比例高达七成以上,称为高城市化国家。这类国家在统计中有36个,占21.7%,大多集中在欧美发达地区,其中澳洲,德国和比利时的城市人口比例分别为68%、94%和86%。对这类国家来说,使人口分布趋向均衡是主要课题。

英国、日本型: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工业革命的国家。1850年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化,城市人口比例破天荒地第一次升到五成以上,在世界上头一个实现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1992年,它的城市人口比例为76%。

日本城市化起步则迟得多。到1950年,它的城市人口比例也不过37%。然而从50年代起,随着经济的起飞,出现了农村人口以年平均400万的规模流向城市。只经过短短40多年,1992年日本的城市人口已高达77%。

英、日两国实现人口城市化的时间虽然有先后,但在人口城市化的过程中,却有着许多共同之处。英、日两国均属岛国,国土狭小,耕地有限。两国在工业化进程之初出现了人口猛增,耕地愈发不足的现象,农村人口过剩。

同时,在工业发展时,两国都迫切需要大量劳动力,这样大批农村人口就被吸引进城。另外,两国政府在推进工业化进程中都重工轻农,甚至不惜牺牲农业以求得工业高速发展。

因此可以说,英日两国都是在农业并未过关,既不能满足国内粮食需求,又未能向工业提供足够原料的前提下,实现人口城市化的。

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后遗症”,粮食不能自给便是最大的“后遗症”。二次大战前,英国粮食自给率一度降到30%,因此在战争中吃尽了由于德军封锁而断粮的苦头。战后英国虽然大力发展粮食生产,但迄今仍不能自给。

日本50年代初,粮食还能勉强自给,以后农村人口的耕地锐减,变得不能自给了,其中小麦的自给率甚至降到4%。今天,两国不得不用出口工业品和高级技术来换取农副产品

世界人口城市化正在加快

美国、澳洲型:美澳两国可以说是“农业立国”的典型,即有了充足的粮食和农副产品后,才逐步发展轻工业、重工业,最终实现工业化和人口城市化。

上世纪末,美国颁布了“房地法”,以非常低廉的田亩标价吸引了大批海外移民。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移民达2700多万。他们大多是垦荒种地,使耕地面积以年均3.6%的速度增长,很快翻了两番。

农业的兴盛带动了工业的大发展,而发达的工业又转过来,以先进的技术装备农业生产。在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的基础上,越来越多的劳动力摆脱丁农业,而走进了工业的行列,促进了工业和城市经济的兴旺,加快了人口城市化的步伐。

澳洲从18世纪末到本世纪70年代,共吸收移民500多万。移民们首先建立农牧场,发展养羊业和小麦种植业,接着开发了金、铁、煤等矿藏。

澳洲于是有了今天蒸蒸日上的制造业和发达的城市经济。美澳两国还兼有地域辽阔,可耕地面积广大等共同点。目前,美澳两国人均耕地,分别有13亩和48亩,属世界人均耕地最多的国家之列。

海湾石油型: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卡塔尔和阿联酋等海湾国家在本世纪60年代以前,人口城市化的水平很低。如沙特阿拉伯,1950年城市人口比例尚不过25%。

这是一些沙漠或半沙漠国,耕地极度缺乏。科威特和阿联酋人均耕地仅0.15亩。60年代后,随着石油工业一日千里地发展,数百万外籍工人以及农牧地区的人口涌入城市。这些国家人口城市化的发展速度令人瞠目。

1992年,科威特城市人口比例竟高达九成。卡塔尔、阿联酋和沙特也紧随其后,分别为八成七、八成一和七成。它们靠手中的大量“石油美元”进口粮食和其它物质资料。

它们现在拿出一部分石油收益来兴建水利、淡化海水,立意振兴农业。从一定意义上讲,这是一种先工业化后农业现代化,先发展城市经济后发展农村经济的比较特殊的道路。

值得一提的是,在世界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广大发展中地区的人口城市化速度远远超过发达地区,50年代,发展中地区城市人口的平均增长率为4.9%,发达地区为2.5%。60年代分别为4.1%和2.1%。70年代为4%和1.7%。从1950年到1975年,发展中地区百万人口以上城市的人口增长了4.2倍,发达地区这些城市的人口增长了1倍。

扎伊尔首都金沙萨,原先人口不足5000,今天激增到220万。巴西圣保罗市和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原来人口不过24万和50万,今天已猛增到720万和1194万。

有些发展中国家,由于农业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就业、住房、入学、医疗等。由此可见,人口城市化虽然是客观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其步伐不宜过快,一定要和农业的发展,城市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否则就过犹不及。

城市已成为人类最大威胁

许多著名学者指出,城市已成为人类最大的威胁,它像癌症一样吞噬一切,蚕食农民的耕地,耗费居民大量的精力和时间。

现在的墨西哥城已经有1200万人口,要穿越这个城市一整天还不够;开罗也像一个蚁穴,每天有500万人在城乡间往返奔波;美国的大城市中,45%的有色青年找不到工作,13%的成年人是文盲;非洲和亚洲的大城市由于人口太多,基础设施缺乏,犯罪活动猖狂而使人们感到无法居留;在马来西亚,“集体发疯”现象越来越频繁,这些发疯的人都是刚进厂的女工,她们以前是农民。

由此,有人把大城市比作“地狱”,认为城市化将成为整个人类的一大威胁,其严重程度并不亚于一场核战争。将“城市”定义如下也不失为一种调侃——城市是一个巨大的开放的生态系统,它从外地输入大量的资源、能源,然后再向外输出各种产品和大量的垃圾。社会学家指出,到目前为止,人口由乡村向城市盲目流动的问题,在全世界都还没有找到解决的办法,这是一种危险的现象,到2000年,地球上人口的一半以上将住在城市,其中的大多数将像原子尘埃一样危险,这些大城市将面临许多新的可怕的问题。一位美国女社会学家提醒人们,对下列15座大城市2000年后的状况要十分注意,它们是:墨西哥城、圣保罗、东京、上海、北京、纽约、里约热内卢、孟买、加尔各答、雅加达、开罗、汉城、伦敦、莫斯科和拉各斯。

正因如此,发达国家的富翁以及大量政府官员,在近20至30年内,为避免噪声和空气污染之苦,开始迁出闹市,向城郊发展,使城市处于“郊区化”的进程之中。据统计,伦敦在近40年内,人口已减少200万;在过去的30多年间,美国已出现了经济中心从市内向郊外发展的令人惊奇的转变,围绕大城市正在形成一个“郊区环”,也称为“卫星城”,大城市郊区已经成为美国目前发展最快的地方,城市郊区化被看作美国城市发展的方向,而私人普遍拥有汽车和高速公路的形成是城市郊区化的先决条件。这种城市发展的方向是否合理,至今犹未定论。

最初,人们从市区迁向郊区,主要想图个清静、安逸。但是,到了70年代,郊区又从居住区开始向商业区和工业区转变,成为城市郊区化的第三次浪潮。作为美国政治中心的华盛顿,人口不但没有无限膨胀,反而有所下降。从1970年到1980年,华盛顿人口从75.6万降到63.8万,出现了市区不景气、郊区大发展的情况,市区变得十分萧条,原有的许多城市设施被闲置起来。

发达国家大城市人口下降,小城小镇像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在这一浪潮的推动下,中国城市化的道路是否应该限制发展大城市,走小城市、小集镇的途径呢?专家学者对此也有不同看法。

世界银行的专家在《中国:长期发展的问题和方案》的报告中认为:中国限制大城市的发展的做法是否应当作周详的考虑,因为这样做所付出的经济和社会代价可能很大。

据统计,1982年到1984年,中国城市面积扩展了48万平方公里,其中5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只增加3000平方公里,而20万人口以下的小城市却占据了新增面积的87.5%。如果50万人口的大城市占地约4万亩,那么1979年至1984年离开土地的5000万农民加上家属,大约有200座这样的大城市也尽够了,即只要有800万亩土地就可以实现这批人口的“城市化”,然而事实上,这期间我国为发展小城镇减少了约8000万亩耕地,付出了近10倍于大城市的代价。在小城镇里,每家围起一个宅园,沿街到处是大而无当的办公楼、百货商店和利用率极低的文化服务设施,这得浪费多少土地资源啊!

社会服务事业也是如此,从经济角度讲,谁能想象小城镇可以建设起下水道、煤气管道以及污水处理厂等这些现代生活不能须臾可离的基础设施,而这些在大城市都可以用比较低的成本办到。据国外专家研究,大城市集中处理污物的成本是最低的,对小城镇来说,费用之高简直不可想象,也正因如此,乡镇企业对环境污染已经到了不能忍受的地步。

据预测,到本世纪末,发达国家大城市人口将减少,而像中国这样的国家,大城市人口将大幅度上升。正如谭庆琏所指出:国家现代化必将表现在城市现代化上,而要达到城市现代化,必须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基础设施的完备,二是生态环境的优良。当然也包括产业结构、经济条件、人的文化素质、生活水平等方面内容。乡镇建设要达到城市现代化,应当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有一个较高的起点,将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首位,这样才能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提高投资的吸引力、凝聚力、辐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