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沪上又是一个大热天。在上海西南近郊石龙路一处不起眼的地方,我来到了上海三电贝洱汽车空调有限公司,并在厂内警卫的指点下来到了公司研发中心,按约定与我的启明星采访对象何斌见面。那天正逢公司放假,厂区一片安静。在研发中心的小会议室里,何斌和我在从容的气氛中开始了交流。

何斌一口流利的上海话,以至于当他说他只是一个10年前来上海求发展的新上海人时,我多少有些惊异。小何说他能讲上海话部分原因得益于他娶了一个上海姑娘作太太。以我的理解,一个在语言上有天赋的人,通常在其他方面的能力也是较强的。接下来小何的介绍印证了这一点。

1995年刚从合肥工业大学制冷专业硕士毕业的何斌,正好赶上上海汽车集团去学校招人,于是小何成为首批应聘者,专门从事与其专业对口的汽车空调关键部件——压缩机的研发工作。

一开始的两年多时间里,用小何的话来说,实际上只是测绘图纸——对引进的压缩机部分的零配件解体分析后测绘图纸。当时国内汽车工业的开发能力还很低,对引进机型,即使是极小的尺寸偏差也不敢轻易改动。到了1997年,“上海通用”项目上马,引进的“别克”整体轿车的压缩机是美国德尔福公司制造的。由于引进的是许可证生产,可以进行零配件组装和分析。从97~99年,何斌和他的同事们就围绕这一压缩机做技术消化及国产化工作。这两个项目的练兵,对何斌和他的同事助益很大。

从97年开始,何斌他们着手做国产化工作。何斌告诉我,从早期对方的图纸我们一动也不敢动,完全依样画葫芦,到后期可以根据国内整机和汽车厂的需要,进行适当调整。其原因是我们的能力提高了。何斌就此举了一个例子:在考虑降低压缩机的噪音时,何斌等技术人员注意到压缩机中某两个零件的间隙控制与噪音的形成有相关性,通过调整间隙能降低噪音。而美方并未注意到这一点。

经过大量实验分析,何斌及其同事掌握了最优的间隙值,并将这个情况通报了美国德尔福公司。美方接受了何斌等中国技术人员的意见,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类似的改进还有一个,均获得了美国德尔福公司的同意和采纳。

何斌上述一段叙述话语不多,但从一个侧面道出了中国汽车工业及其零部件从拷贝、技术引进、回避专利的研制到最终完全自主开发这一历史性转折。何斌们生逢其时,而他们这些年的奋斗经历也使自己成为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中最壮丽一页的书写者。

上世纪90年代,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签署了《京都议定书》,对包括二氧化碳在内的温室气体的排量做了明确限定。这样一种格局意味着必须加快发展相应的环保制造技术、绿色能源。而汽车工业面临的最大压力一是要尽快发展电动汽车,二是对现有的汽车空调系统来一场革命,传统的以氟里昂为制冷剂的压缩机将逐步为对环境友好的新工质压缩机所取代。对何斌和他的同事而言,他们又一次处在产业重大变革的当口。

从200年起,何斌所在的上汽集团所属的三电贝洱公司专门成立了产品发展科,从事前沿性产品的超前开发。从2000至2001年,二氧化碳压缩机和电动压缩机这两种环保压缩机先后成为研制目标。与以往在引进样机基础上作二次开发不同,这两种压缩机都没有进口样机,因为国外也没有成熟的样机可以供应。

经与上海交大等联手,已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二氧化碳压缩机样机,并在去年底召开了技术鉴定会。目前何斌他们已在两辆普桑车上试用了二氧化碳压缩机样机,其制冷剂不是传统的已被京都议定书列入黑名单的温室气体——R134a制冷剂,所用的二氧化碳是焦化炼油厂的副产品——一种呈高压的气体。这种二氧化碳燃料比传统的R134a便宜的多,但所配套的空调系统的费用则比原来的要高许多。

不久前,德国贝洱公司两位负责前沿开发的经理专门来上海三电贝洱公司交流,对中国同行研发的二氧化碳压缩机样机兴趣很大,希望双方加强合作,并马上将相关的空调系统寄到了上海,以与中国的二氧化碳压缩机匹配。

电动压缩机也已在2003年研制出样机,2004年起做配套工作。电动压缩机的发展比较快,在克服了空间位置小等技术难点,并经过调试控制、压缩机优化后,正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试生产期。何斌告诉我,目前他们与国际水平的差距大概在5年以内,今年他们正着手开发第二代电动压缩机,一旦成功,中国在这一领域与国际水平的差距将进一步缩小。

作为公司研发中心发展科经理,何斌除了负责两个新产品及其他前沿技术的跟踪外,他还要负责“上海通用”新轿车压缩机的匹配开发。尽管经常要加班,但小何乐此不疲。问及原因,他说他喜欢自己的工作,“因为可以天天接触到新东西”。

何斌是来自企业的启明星,尽管上海市科委在每年遴选启明星时,也力图尽可能地给来自企业的候选者以适当的倾斜,但是来自企业的人选者与来自高校、研究院所的比例还是太过悬殊。正是从这层意义上看,何斌的出现更值得关注。何斌的故事,既有时势造英雄的机缘,也与他的心态平和、善于学习的状态分不开。小何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一心一意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为此他甚至几次错过了申报高级工程师的机会。10年时间里,何斌从一个并无多少实践经验的工学硕士到公司研发中心前沿技术开发负责人,这十年一跃,其实是对勤于学习、敢于迎接挑战的回报。这些年里,何斌参与起草了汽车空调压缩机行业技术标准,参与了两本专著的编写,并有多项专利申请;他1998年被命名为上海市新长征突击队队长,1999年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作为采访人,我想说一句话,希望上海市以及国内相关部门在评价机制、选才标准等方面对来自生产第一线的技术、管理人员要有适度倾斜,为他们创造各种学习、进修的条件,给他们公平竞争的机会,因为没有一大批“何斌”的出现,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将难以真正提高。

[江世亮采写自2005年8月4日]

附:何斌出国培训小结

(节选)

2002年9月,受香港蒋氏工业慈善基金、上海易初通用机器有限公司和外国专家局(中国国际人才交流中心)的资助,何斌赴英国华威大学接受为期11周的培训,培训科目是《策略化生产管理》。以下文字选自何斌回国后写的小结材料。

……我所在的华威大学的《策略化生产管理班》计18人,其中台湾2人。华威大学是英国综合排名第五位的高等院校,我们接受培训的WMG( Warwick Manufacturing Group / 华威制造集团) 曾经被欧洲评为与企业联系最密切的院校之一。

生活学习历程

初到英伦,我就对英国人的管理的条理化、人性化所震惊。进入宿舍,课桌上已经放好你在学校学习生活所必须的指导手册,包括宿舍上网指导、服务电话手册、学期时间表,甚至连近期英国流行什么疾病、症状是什么都有介绍。学生可以足不出户可以了解学校的一切。在英国,所有的门都是自闭消防门,万一有火情,可以控制在最小范围,其消防意识到了细致入微的程度。校园的草坪上大雁和天鹅在悠闲的漫步,松鼠在树干上嬉戏,晚间散步,还可以看到狐狸在道路上跑来跑去,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

第一周没有学习安排,大家相约去离考文垂两小时车程的伦敦和牛津,从这两座城市开始了解英国。

伦敦是一座现代与古典完美结合的城市,既有完善的现代交通网络、先进的金融服务系统和时尚的牛津街,也有保存完好的古代建筑。西敏寺教堂、圣保罗教堂、国会大厦、大本钟、白金汉宫是游客必到的地方;大英博物馆、伦敦美术馆、温莎蜡像馆这些艺术殿堂令人流连忘返。牛津则是另外一番风景。牛津是由几十所院校组成的大学城,城市内充满了书香味,学生们在古老的学院内学习嬉戏,犹如在几世纪前的环境中允吸历史的沉淀。

从第二周开始了繁重的学习。每周一门课,从早晨8:30开始到晚上:730结束,连续学习三天,每天6节课,每节课1个半小时。下一周学习的开始还要进行上一周课程的考试,学习异常紧张。学习期间,学员还得结合所学内容写900字的英文论文。

学习期间,学校安排了两次参观,去美洲豹工厂和福特全顺工厂参观。在美洲豹工厂,我们参观了世界上的最好的汽车装配线之一,了解了顶级轿车的生产情况,由于厂方对生产管理方面的介绍较少,因此对其生产管理的精髓印象不深。倒是福特全顺工厂先进的生产管理方法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福特全顺工厂引进了当今最流行生产管理方法,如时间压缩概念、KlAzEN持续改进循环和量化等。每一个生产车间都有前一段生产周期内的有效、无效时间分析曲线图,以及其他量化图表,供后续改进参考,如成本、质量、环境、安全,甚至连士气都有量化的情况分析。这一次的参观加深了学习的印象,了解了西方生产管理上的一些实际应用情况。

在学习期间,正赶上伯明翰汽车展开幕。伯明翰汽车展是世界四大车展之一,也是展示世界汽车发展趋势的车展之一。伯明翰展览馆由近15个展厅组成,其中的5个展厅展出汽车。从这次汽车展反映了以下一些趋势:

1.压缩机以旋转抖盘式和涡旋式为主

从车上安装的压缩机看,轿车,如POSCHE、AUDI、TOYOTA等多选用电控或气控7S16或6S12,以电控居多:FORD新车、JAGUAR等选用涡旋压缩机,还有部分车型选用SD7V16,仅NISSAN一部车选用VS压缩机,FORD一车选用FS10,其余压缩机在欧洲都很难见踪影。

2.汽车的艺术化趋势

在本次车展上,法国和意大利的汽车公司都展出了具有艺术韵味的汽车,汽车内饰、方向盘等造型借用了西方工艺品的概念,色彩也极其丰富。

3.电动汽车崭露头角

本次车展有多家汽车公司展出了氢燃料电池车,其中包括GM、HONDA、MAZDA等美日公司,但没有欧洲公司。而且燃料电池车的外形都很怪异,有点类似太空车。

10周的学习,使我了解了生产环节中的各个要素,以及它们的发展趋势,这一切都可以指导我今后的工作。同时,经过努力,我完成了9门课的学习,并顺利通过了所有测试,还完成了一篇论文——《机遇与挑战》。

学习感受篇

英国的学习方式与中国有很大的区别,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注重百家争鸣

英国教师认为,管理学没有对与错之分,只有成功与失败的区别,但成功也包含运气的成分,因此,在课堂上,老师鼓励学生讲述自己不同的观念,称为“脑力风暴” (brainstorming),并要求将“脑力风暴”的习惯带入以后的工作中去。

2.注重实践

在教授9门课的30多位教师中,绝大多数曾在跨国公司担任过中层干部,有着丰富的管理经验。WARWICK大学的管理类老师也多是有企业中层经理背景的。他们上课往往结合自己的切身体验,以讲故事的形式将其在企业中所经历的管理经验进行传授。

3.上课异常生动

大学的教学方式异常多样化,有讲故事的、有启发式的、也有循循善诱的,大部分的课程都安排大量的游戏时间,通过游戏来增加学员的理解。